日常维护是基础
*定期巡检:每日检查格栅是否堵塞、水泵运行声音/温度/振动是否异常、曝气设备(如鼓风机、曝气头)供气是否均匀、加药系统管路/计量泵是否正常。
*及时清洁:定期清理格栅截留的杂物、清除沉淀池(如初沉池、二沉池)浮渣与积泥、保持设备表面及周围环境整洁。
*规范润滑: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,对水泵轴承、鼓风机、搅拌器、阀门丝杆等运动部件定期加注/更换型号的润滑油(脂)。
*腐蚀防护:河北部分区域水质硬度较高或含盐,需重点检查水泵叶轮/泵壳、管道阀门、搅拌器桨叶、栏杆扶手的腐蚀情况,及时除锈防腐或更换耐蚀部件。
1.深度处理技术广泛应用:为达到北京市严于(A类,部分指标接近地表水III-IV类)的地方排放标准,并实现大规模再生水利用,北京废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深度处理工艺。这包括MBR(膜生物反应器)、BAF(曝气生物滤池)、氧化(臭氧、紫外催化)、反渗透(RO)等。这些技术能去除常规二级处理难以降解的有机物、氮磷营养物、微量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体,确保出水水质清澈、安全、稳定。
2.高度智能化与自动化:北京的大型污水处理厂(如高碑店、槐房、小红门等)普遍装备了的智慧水务系统。利用物联网(IoT)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(AI)和模型预测控制(MPC)技术,实现了对进水水质水量、工艺运行参数(DO、MLSS、ORP等)、设备状态、能耗药耗的实时在线监控、智能分析和自动优化调控。这不仅大幅提升了运行效率和稳定性,降低了人工成本,也显著提高了应对冲击负荷和突发状况的能力。
3.资源能源回收导向明确:设备选型和工艺设计强烈体现“变废为宝”的理念:
*污泥处理与资源化:大型厂普遍配备的厌氧消化设施,将污泥转化为沼气(生物质能)用于发电或供热,实现能源自给。消化后的污泥进一步脱水干化,部分用于土地利用或建材原料。
1.预处理设备:这是处理流程的起点。常见的包括格栅(拦截粗大漂浮物)、沉砂池(去除砂砾等无机颗粒)、调节池(均化水质水量)以及针对特定工业废水的隔油池(去除浮油)或气浮设备(分离乳化油和悬浮物)。这些设备为后续处理创造稳定条件。
2.物理/化学处理设备:
*混凝沉淀/气浮设备:通过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,使水中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絮体,再利用沉淀池(如平流式、斜管式)或气浮装置(溶气气浮、涡凹气浮等)实现固液分离,有效去除SS、部分COD和磷。
*过滤设备:如砂滤罐、活性炭过滤器、精密过滤器等,用于进一步去除沉淀后残留的细微悬浮物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、色度、异味等,提升水质清澈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