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务与挑战:
*水质达标:严格遵循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918-2002)及天津,确保出水COD、氨氮、总磷等指标稳定达标,尤其关注渤海环境保护对总氮等指标的严控。
*稳定运行:保障庞大处理系统(泵站、格栅、沉砂池、生物池、二沉池、深度处理单元、消毒设施、污泥处理系统)24/7不间断运行,应对高盐度(部分区域)、工业废水冲击、冬季低温等本地化挑战。
*成本优化:精细管理电耗(曝气、泵送是重点)、药剂(混凝剂、碳源、除磷剂等)及污泥处置成本,实现经济运行。
应对的水质特性:
*高盐分:沿海地区地下水渗入、部分工业排放(如化工、食品加工)可能导致进水盐分(Cl⁻,Na⁺)偏高。需关注其对生化系统(微生物活性、污泥沉降性)的抑制,必要时调整工艺(如选择耐盐、前端预处理除盐)或加强监测。
*低温影响:天津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。低温(<10℃)显著降低微生物活性,影响硝化效率和污染物去除率。必须落实保温措施(覆盖、加热)、调整运行参数(延长HRT、提高MLSS、控制合适DO)、关注污泥沉降性能,并储备应对极端低温的预案。
*工业废水冲击:天津工业门类多,存在进水水质、水量波动大,甚至有毒有害物质(重金属、难降解有机物、油类)冲击的风险。需强化管控和预处理:严格监管纳管企业水质,确保其预处理达标;厂内设置足够调节池(>8小时)均质均量;加强进水在线监测(pH、COD、氨氮、重金属、特征因子),建立快速响应机制(分流、投加药剂、启动应急池)。
1.工业废水主导,成分复杂且处理难度高:化工、制药、电子、金属加工等行业集中,排放废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、重金属、有毒有害物质及特征污染物(如难降解有机物、高盐分)。这对处理工艺的针对性、稳定性和深度处理能力提出严苛要求,运维需精细调控药剂投加、生化系统参数及氧化单元。
2.管网系统复杂,管理挑战大:中心城区老旧管网与滨海新区等新建区域并存,雨污合流、错接混接、渗漏等问题并存,影响进水水质水量稳定性。运维需强化管网巡查、修复与智能化监控,提升收集效率,减少溢流污染,保障处理厂稳定运行。
3.集中与分散处理并存,资源化需求迫切:大型市政污水处理厂(如纪庄子、东郊)处理生活污水和部分达标工业废水;同时众多工业企业配备自建处理设施,执行严格预处理标准。在水资源短缺压力下,再生水利用成为方向(工业冷却、市政杂用、生态补水),深度处理与回用设施的稳定运维至关重要。